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江门纺织化纤产业链脱节

关注本地纺织化纤产业的人都留意到这么一种怪现象:新会生产的化纤原料大量销往外地进行织染,然后运回新会制造服装。“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邱德厚说,这表明江门纺织产业链的脱节,特别是织染产业的滞后发展,己经成为制约大纺织产业发展的瓶颈。

江门纺织化纤产业能否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还是就此走向消亡? 杨兴乐 摄

近年来,受困于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之国际贸易的壁垒、人民币货币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与人力成本高位攀升等众多影响因素,基于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的江门纺织化纤产业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弱化。曾经取得无数辉煌业绩的江门纺织化纤产业集群,如今走下坡。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3年,有不少小企业倒闭,业内形容其为“江河日下”的一年。

如今,江门全市共有纺织化纤企业1600多家,形成了比较大的8个纺织产业集聚地,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化纤纺织产业生产基地,在全市六大制造业中排名第二。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近7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在江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对比长三角的热火朝天,江门如何消解内在的不利因素,重振产业?成了不得不思考解决的问题。

“中间梗塞”??染整环节缺失致产业链断裂

20世纪90年代辉煌过后,江门化纤产业发展开始走向下坡。据2006年到2012年的统计显示,江门纺织化纤产业相关的布、服装、化学纤维、纱等的产品产量都在下降,7年里多次呈现负增长。“预计2013年的数据和上一年趋平,”江门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进仓说,“2013年总体外贸订单量差不多,品种增加了,具体到各种订单则有减少的现象。”他认为,目前江门这个产业总体仍处于调整期,“有实力的厂家在扩张,许多企业从外贸转型为内贸,品牌意识增强了,但仍面临诸多压力,包括环保、资金和人力成本等,尤其是技术人才很不稳定。”据悉,这一年有不少小企业倒闭,被市场淘汰或迁至长三角。

“不能简单说下降,而是江河日下。”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主席邱德厚,见证了江门纺织化纤产业从辉煌走向没落的20多年变迁,“长三角迅速发展,珠三角则是不断萎缩”,他认为,问题的症结源于产业链断裂。

2013年第一季度,江门纺织化纤业的增加值下降幅度达13.8%,被指拖累江门整体经济;长三角的萧山,同样是具有辉煌历史的化纤产业集群,当年一季度该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4.37亿元,增长13.26%。整个2013年情况也近似。萧山对比江门,正上演冰火两重天,原因何在?

关注本地纺织化纤产业的人都留意到这么一种怪现象:新会生产的化纤原料大量销往外地进行织染,然后运回新会制造服装。“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邱德厚说,这表明江门纺织产业链的脱节,特别是织染产业的滞后发展,己经成为制约大纺织产业发展的瓶颈。

“化纤纺织包括聚合、纺丝、织造、染整、制衣,是一条龙的,其中染整环节,需要大量的水。江门地区的纺织为何曾经这么辉煌,也是因为这里的淡水资源丰富。但后来因为工业用水太贵,从1992年开始,染整工序难以营运。中间的这个产业链断了,马上就影响到上下两个工序,接着整个产业江河日下”。邱德厚用“中间梗塞”形容产业链的脱节,在他看来,产业要发展,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水价及排水问题。

是否解决了用水和排水,就万事大吉?

产业规划??长效引导与燃眉之急哪个更重要?

江门市人大代表王义关注产业发展,在2013年江门“两会”上提出,由于纺织产业缺乏长期的战略谋划,政府的政策支持只能停留在短期激励层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长效引导机制。“整个产业长期停留在主要靠低层次的来料加工、三来一补,依托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代工费的价值链低端地位,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整个产业就限于低迷不振的困境。”

“尽管我市也出台了优化化纤行业产品结构、提升棉纺、纺纱及针织业技术水平与加快服装业品牌建设等一系列产业导向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内外纺织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竞争能力弱等明显的差距与不足。”王义认为,正是由于缺乏产业总体战略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无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无法确定、区域产业资源无法得到整合,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产业组织关联发展、产业链完善与价值链攀升、产业集群效应等问题也无法解决,原料供应、劳动力、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等问题也日渐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王义指出,目前江门初步形成产业链的,一是开平的棉纺牛仔服装产业链,二是新会罗坑针织服装产业链。化纤和无纺布只有龙头企业,产业链集聚不明显。新会美达、开平华士达等几家全国响当当的企业在本地既缺乏下游企业充分承接,又缺乏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他们大部分的产品销往外地。“我们有很大优势的化纤、无纺布生产企业却没有本地的织造业来承接和发挥优势,实在是一种浪费。”

缺乏统一规划,产业特色不明显。王义进而提出,编制江门市纺织服装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为全市纺织企业提供纲领性指导意见;同时,针对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不同行业技术特点,从产品研发、技术工艺、生产营运、品牌等方面制定江门市纺织产业升级的技术路线图;此外,还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与技术路线图,从投资、技改、融资、用地、税费、研发等方面全方位系统的梳理现有省市支持政策,完善修订江门的纺织产业扶持政策,做到政策制度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要求。

针对王义的建议,江门市经信局答复称,受近年来国际危机、市场萎缩、原材料波动等的冲击,江门化纤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凸显,但症结不在缺乏规划。“近年该产业已编制过两次规划,一是2005年江门市经济贸易局联合五邑大学编制《江门市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二是2007年江门市经贸局联合省经贸委、华南理工大学编制《广东化纤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研究报告(江门基地)》。”市经信局称,后一次的规划到期时间不长,计划于2014年主要依靠五邑大学等本地院校,在加强对纺织产业发展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开展化纤纺织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对于制定规划,市经信局认为,解决几个实际问题更是燃眉之急。“化纤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些公共平台提供服务和支撑,如公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服务、技术评价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江门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产业链关键环节未够完善,国内大部分地区纺织化纤产业集群都存在同类企业聚集太多,集群内缺乏与主体企业进行上下游衔接的问题。具体到企业本身,“部分企业存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治理(如污水处理)缺乏力度等。”

江门市纺织行业协会则认为,在产业低迷的形势下,促进转型升级首先要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负和各种杂费负担,其次是通过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看似不少,但是不落地,企业反而对来自税务、环保、消防等部门的压力和负担很担忧。”

“这几个燃眉之急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很重要。”邱德厚认为,地方经济好,财政在产业的方方面面配套投入就会增加并不断健全,“但江门有些人自认为有后发优势,自比有所发展就沾沾自喜,实际上与外地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配套不到位,本地一些企业只能转移到长三角。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谁都希望立足在本地。”邱德厚说,在江门纺织化纤产业趋向没落之际,长三角纺织业却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江门这边的艰难爬行,我公司上海基地的产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长。”

那边,究竟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他山之石??萧山化纤产业日益国际化

在浙江省市萧山地区,化纤纺织产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一批项目产能进一步释放,整个行业迎来发展新阶段,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也是近年来多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举办地。

当地化纤纺织企业在注重整合国内资源的同时,将触角延伸到了国外。萧山的企业在大连、海南、新疆、江苏等地进行资源整合性投资发展日益成熟,部分企业在国外的兼并、投资和合作也取得了大的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当地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成果丰硕。萧山化纤纺织行业现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3个。萧山政府把化纤集群品牌发展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已制定出品牌发展总体规划。

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萧山紧紧围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塑、聚合力强化、软环境优化这四条主线,重点推进高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塑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工作,六项工程的设定也使产业升级有了清晰的脉络。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网罗天下